欢迎进入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官网!

CN EN

专著出版

当前位置: 科学研究 >  专著出版 >  正文

公共养老金制度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作者:admin 上传时间:2020-07-12 浏览量: 返回上级

公共养老金制度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后赵青的著作《公共养老金制度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已于2019年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赵青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9月

【全书字数】27.6万字

【基金项目】本书得到“第6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M642922)资助。

【内容简介】公共养老金制度与消费(储蓄)的关系长期以来得到广泛关注。这是因为储蓄不足的国家希望通过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引导居民增加储蓄,储蓄过度的国家又希望通过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引导居民增加消费,最终拉动经济增长。然而,有关公共养老金制度与居民消费关系的讨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持续进行着,至今仍未形成定论。从理论上看,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既可能通过生命周期理论、世代交叠理论和资产替代效应对居民储蓄产生挤出效应,也有可能因为引致退休效应、预防性储蓄理论、行为生命周期的“心智账户”理论对储蓄产生挤进效应,因而在理论上并不能给出公共养老金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定论。那么,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有助于为我国公共养老金制度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本土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这也是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所在。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依靠净出口(外需)与投资的经济拉动作用已十分有限,国家特别强调扩大居民消费,以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在此背景下,一种盛行的观点是:“国内消费不足就应靠社会保障来实现”。那么,社会保障真的能促进居民消费吗?本文以社会保障项目中覆盖人群最广、开支最大的公共养老金制度为代表,剖析公共养老金与居民消费的真实关系,这对于我国合理的公共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主要采用我国统计年鉴宏观数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微观数据以及国际比较福利权利数据库(CWED2)的宏观数据,结合前沿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建立中国居民的消费函数模型和用于跨国比较的一般消费函数模型,通过构造时间序列、横截面、面板数据模型以及因果推断的实验设计等方法,探索公共养老金制度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即公共养老金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究竟如何。基于世界银行报告关于养老金的评价体系以及我国社会保险法和相关政策的规定,本文选用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两个变量来衡量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广度和深度。根据经验研究发现,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金制度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是复杂的。无论是基于宏观数据还是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我们都无法给出公共养老金制度是挤进或是挤出消费的简单定论,而需要分时期、分人群、分地区、分消费种类区别对待。本研究的政策意蕴在于,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国家有了公共养老金制度,居民就一定扩大消费”,这需要区分人群、地区等看待。鉴于我国公共养老金制度对低收入人群、低收入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呈现出一定的正向效应,那么旨在扩大贫困地区、低收入群体的公共养老金覆盖并加强他们待遇给付水平的公共养老金政策,对于家户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低收入人口及贫穷地区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有限,因而从平均意义上而言,公共养老金制度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也极为有限。由此看来,若以促进内需、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则须谨慎对待。毕竟,公共养老金制度的主要目标是防止老年贫困和实现一定水平的收入替代,若过度强调公共养老金的经济功能而忽略其最根本目标的话,充足且可持续性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将难以实现。

微信公众号

  • 官方邮箱

  • 微信分享

  • 微博分享

  • QQ分享

  • 空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