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村民自治组织的适应性变革——以贵州省石门乡为例
作者:admin 上传时间:2019-12-31 浏览量: 返回上级
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村民自治组织的适应性变革——以贵州省石门乡为例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奇林教授与硕士生凌爽在《决策与信息》2019年第11期上发表了题为《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村民自治组织的适应性变革——以贵州省石门乡为例》的论文。
【作者】张奇林;凌爽
【发表期刊】《决策与信息》
【发表时间】2019年第11期
【摘要】农村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这决定了精准扶贫必然要深入乡村社会,扶贫政策落地需要村民自治组织的密切配合,村民自治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考察村民自治组织的运行及变革情况既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完善与发展,又能推动精准扶贫的有效落地。精准扶贫背景下村民自治组织面临新的治理要求,但是实际自治效果不理想导致扶贫实践遭遇精准识别难精准、精准帮扶难落实、脱贫内生性不足的困境,而贵州省石门乡探索出“三级自治”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农村改革之路,优化了村级治理格局,重塑了扶贫对象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地位,其调整自治单元和治理体系的实践对基层善治和精准扶贫的有效落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精准扶贫;村民自治;组织变革;“三级自治”模式;石门乡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研究”(编号:15JJD630009)成果。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鄂ICP备05003330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2238/027-68755887 邮箱:css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