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评价与高质量发展:专业刊与综合刊的对话
作者:admin 上传时间:2022-06-09 浏览量: 返回上级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我校文科期刊的高质量发展,5月16日,武汉大学文科期刊编辑沙龙第二期在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举行。来自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及本校多家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负责人与骨干编辑人员参会。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学术服务处处长陶军作开幕致辞,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保障研究》副主编、《管理研究》联合主编向运华主持。
陶军首先感谢兄弟院校对我校期刊工作的大力支持,对各位参会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5·17”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6周年之际,本次沙龙的举办是对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自觉回应,意义重大。他重点介绍了创办武大文科期刊编辑沙龙的理念与初心,期望通过沙龙这一学习交流形式,聚队伍、汇资源、强能力、展风貌,把期刊工作做得更加有声有色。
在主旨发言环节,参会嘉宾结合所在期刊的特点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交流。
《江汉论坛》社长兼常务副主编陈金清回顾了以往针对综合刊发展的讨论,指出转向专业刊是部分综合刊的选择之一,无论综合刊还是专业刊,都要注重特色,做好选题策划、组稿约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吴兰丽比较分析了综合刊和专业刊各自的优势,从重视交叉学科研究、策划前沿重点选题、加强基础学科研究等方面指出了综合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处理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科发院期刊中心)主任范敬群认为综合性学报有自身的发展逻辑,依托所在学校的优势资源和学科,立足本土打造“小综合”期刊是重要可行的发展路径。期刊工作应与学科建设联系起来,基于学科分类、重大问题交叉设置栏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副主编哈正利探讨了如何客观看待期刊评价标准的问题,指出学术期刊工作要坚守传播、交流和培育的原则,注重期刊政治质量、稿源质量、编校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熊显长介绍了办好地方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五条重要路径:一是借助程序把关走政治家办刊之路;二是依托校内外优势资源走特色化办刊之路;三是走学者化办刊之路;四是走精品化办刊之路;五是利用媒体运营手段走立体化传播之路。
《教育与经济》编辑部主任叶庆娜基于现有评价机构的划分标准,从涵盖学科、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探讨综合刊和专业刊的界定问题,指出专业学术刊发展要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加强年轻作者队伍建设。
《财会月刊》执行主编张瑾从新媒体运营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介绍了期刊推广的经验,认为期刊推广工作要寻求作者的支持及与同类公众号的合作,在保证内容高质量的同时,抓住热点话题,科学宣传和推送。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杨敏强调选题策划在综合性期刊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指出选题策划的三个取向。首先,要追踪学术前沿,深入学术现场,打造交流平台,征集学术前沿问题;其次,关注重点、热点社会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建立跨学科选题;最后,注重办刊风格的独特性,突显期刊和学校特色,依托学校优势,服务学科发展。
《法学评论》编辑部副主任田蒿基于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目标与手段等概念的界定以及差异化、标准化评价在价值取向上的比较,提出了期刊差异化评价的愿景和实现路径。
《社会保障研究》副主编向运华总结了目前国内主要的期刊评价体系,详细分析了各评价体系的特点,介绍了《社会保障研究》期刊发展状况、面临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目标,希望借助本次沙龙的机会向参会的嘉宾寻求期刊创新发展之良策。
印务公司代表夏梅对期刊编辑需要了解的印刷知识进行了细致的讲解,针对印前管理及纸版清样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经济评论》主编叶初升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学术期刊作为话语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引领作用,学术和学科的发展要在话语体系中得到体现。
《边界与海洋研究》副主编张琼基于参会嘉宾的发言,从三个方面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总结评议:第一,综合刊与专业刊各有优劣,需要突出期刊各自特色;第二,应避免完全被评价体系束缚,坚守期刊工作的情怀和初心;第三,抓住新媒体运营的契机,加强期刊推广工作。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鄂ICP备05003330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2238/027-68755887 邮箱:css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