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官网!

CN EN

社保新闻

当前位置: 媒体聚焦 >  社保新闻 >  正文

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成功举办“2023年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

作者: 上传时间:2023-12-13 浏览量: 返回上级

10E59A

12月9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办的“2023年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疆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30多所高校和湖北省医疗保障局、湖北省民政厅、湖北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保障研究》《管理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10多家学术期刊的编辑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CC807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邓大松教授主持。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德斌教授首先致辞,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湖北省医疗保障局二级巡视员胡一兵、湖北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刘辉、湖北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江传曾先后发言,期待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论坛旨在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并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国内外社会保障领域专家学者对话平台。

F9433

向运华教授在主持会议

上午的大会主题报告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向运华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林闽钢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曼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郑秉文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连斌教授、浙江大学顾昕教授、中山大学申曙光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建国教授、新疆大学雷霆教授、湖南大学阳义南教授、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增文教授共计10位学者先后进行主题发言。

10D483

林闽钢教授在发言

林闽钢教授聚焦“社会服务国家”的理论建构,重点回答“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超越福利国家”这一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他建议,一要坚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的整体观;二要从积极社会政策方向加以突破;三要走“社会服务国家”之路,建立低投入、低成本的社会政策体系。

D1D65

赵曼教授在发言

赵曼教授以开展智能养老社会实验为切入点,认为智能养老是解决养老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的高效能钥匙。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聚焦养老服务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搭建相关应用场景,实现了数据通、管理通、技术通、服务通、效果通的管理“闭环”,已成为国内智能养老一流水平的实验室。

FF9E6

郑秉文教授在发言

郑秉文教授论述了养老金融在金融强国中的政策意义,认为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加持和“三支柱”养老金共同成为养老金融和养老保障的物质基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储备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养老金融与养老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特征。

ED64E

青连斌教授在发言

青连斌教授认为孤寡老人是养老服务“刚需”群体中的“刚需”群体,养老服务的阳光和雨露要更多惠及孤寡老人服务。他建议,推动医养、康养、心养相结合以满足孤寡老人对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心理服务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

100AB7

顾昕教授在发言

顾昕教授将全民公费医疗视作医保体系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方向标,为医保去碎片化改革提供了制度设想。他认为,全民公费医疗可以推动供给侧改革,为企业减负;增加内循环强度,释放消费空间;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有效并且持续性地刺激总体需求。

EE31E

申曙光教授在发言

申曙光教授展望了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新目标与新思维,认为新时期社会保障的改革发展就是要在“应对社会风险、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这一目标的基础上,扩展保障人群,丰富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以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E1B51

赵建国教授在发言

赵建国教授梳理了欧盟综合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的演进历程,从统计口径、体系架构、统计单位和核算规则四方面介绍了其核算框架,揭示其主要特点与借鉴价值,并对照我国社会保障统计工作的现状和局限,从统筹各部门统计工作角度提出完善现存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的建议。

F8165

雷霆教授在发言

雷霆教授介绍了边民民生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与健康保障、住房与饮水安全、社会保障体系、教育水平、就业能力六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指出在对外开放和维护稳定、保障水平与资源供给、边民流失和守土固边、国语薄弱和教育落后四方面还存在挑战,基于此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

FB161

阳义南教授在发言

阳义南教授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格局,提出了个人养老金与养老金融的发展构想,认为 “3-2-2”模式是较为现实的发展目标,即一部分职工能获得“三支柱”养老金,其他职工或城乡居民能获得“两支柱”养老金。

FE4FF

王增文教授在发言

王增文教授从民生治理的三重逻辑出发,介绍了基于价值规律的政治逻辑、基于事实规律的科学逻辑和基于历史规律的文明逻辑。他认为,应以政治逻辑为目标、以科学逻辑为行动、以文明逻辑为愿景,将民生保障的三重逻辑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中。

本次论坛下午设立“养老保障高质量发展”“健康与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第三次分配与民生保障”“民生保障综合”四个平行论坛进行研讨。

7CEAF

养老保障高质量发展分论坛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惠元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谢勇才副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讲师沈澈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昆明官渡区案例实际状况,认为居家养老服务中中观系统供给不足需加以完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杨昊月借鉴北欧、德国、日本等国家养老托育相关经验,为我国构建“一老一小”保障体系提供了政策建议。武汉大学硕士生吴欣芸基于对中国未来人口规模、结构的预测,测算了2020-2050年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年人均缴费水平和缴费负担水平,得出我国长护险的缴费负担适当等结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范傲分享了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政策的启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林烨鋆认为需要从收入端与支出端综合考虑以弥合养老金缺口。浙江财经大学讲师张弛利用2018年CHARLS数据,考察了家人照护和养老服务对失能老人的照护效果,并探究其内在作用机制。武汉大学硕士生张永高通过借鉴国际长期护理保障经验,试探究我国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生李申奥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为例,运用合作治理分析框架探讨多元主体合作治理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机制。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张文洁主要分享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养老服务政策的发展变迁和未来展望。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何怡君以社会保险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为主题进行分享。最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范敬群老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吴兰丽老师、《学习与实践》编辑部范飙老师从选题、概念界定、数据和方法的选择、行文逻辑等多个角度为各位嘉宾的成果提出了建议参考。

19024E

健康与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分论坛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杨红燕教授、华中农业大学仙蜜花副教授主持。苏州大学刘欢副教授基于隐私利益群体维度,阐述了健康医疗大数据治理主体及内容,并指出隐私利益视角下健康医疗大数据治理的关键与政策建议;武汉大学硕士生刘瀚文基于CHARLS数据库,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在不同年龄段老人中产生的不同效果,并分析了其影响机制;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生朱红慧通过多期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子女数量能显著促进60岁及以上父母的自评健康,且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这一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河北经贸大学硕士生王梓馨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民营医院三个层面的发展对医疗行业效率的影响,并提出提高医疗行业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武汉大学硕士生庞昕从罕见病切入,对罕见病用药可及性管理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出对我国的启示;新疆大学甘晓成教授探究了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医疗费用支出与健康福利间的关系,并提出三条政策建议;国际关系学院邱玉慧副教授基于“医保共济”改革的扎根理论,探究了政策话语的认知断裂、情境结构与认同建构等相关内容;武汉大学博士生李林基于医疗保险异地参保政策的调节效应,分析了空气污染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生庄晨探究了我国老年人失能程度变化趋势特征,并探讨了医疗改革政策的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内蒙古大学本科生王梦凡在三医联动视角下,对我国育龄妇女健康保障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吕国营教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桂莉老师、《理论月刊》《湖北社会科学》编辑部申华老师对各位发言人的论文进行了点评。

72754

第三次分配与民生保障分论坛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张平副教授、黄汝婷讲师主持。济南大学讲师陈玉成主要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和2014年生命历程数据,探析了童年期社会经济地位(SES)对中老年健康的影响。武汉大学博士生程鹏对我国地级市财政分权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背景与基本情况做了全面介绍,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实证检验地级市财政分权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了机制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生崔以为基于公共产品理论,从“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类型学分析框架,结合相关案例,探究了不同类型慈善基础设施的运作原理。云南大学硕士生冯荣广探究了社会保险对参保人获得感(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发展获得感)的影响差异,以及不同社会保险的作用,并据此提出针对建议。武汉大学硕士生遆仕明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使用MT指数和基尼系数分解法,探究了第三次分配的收入分配效应。中山大学博士生杨雨萱从社会支出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社会支出对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客观阶层流动、主观阶层流动、阶层认同偏差)的影响。武汉大学博士生邓智宇对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的现实困境做了分析,并结合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测算,认为中国的养老保险应尽快实现全国统筹。河南科技大学讲师拜茹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2015、2017和2019年四期调查数据构建了混合截面数据,实证检验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力失业风险的影响效应。云南大学硕士生罗凤千以Rothwell等学者的政策工具理论为切入点,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对OECD 38个国家2000-2021年家庭生育支持政策的工具组合与生育率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低生育率提供策略选择。《江汉论坛》编辑部刘龙伏老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朱蓓老师对各位发言人的论文进行了点评。

832C9

民生保障综合分论坛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洪丽副教授和武汉工程大学李鹏副教授主持。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刘慧琼教授对我国心理性困境儿童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心理性困境儿童实施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主体联动与协作机制、服务输送、资金筹集和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相应的心理性困境儿童社会保障体系。深圳大学肖俊副教授以深圳2023年公租房新政作为背景,从公共经济和公共伦理角度对深圳市保障房“新政”做深入剖析和检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陈昌健从民间、宗族和国家三个层面把握古代民生保障思想演变的客观发展历程,归纳总结古代民生保障的范式与特征,探究民生保障制度思想的发展方向。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生代承志从焦虑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出发,结合衰老过程的特点,探究老龄化顾虑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安徽工业大学硕士生查远远实证分析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包容性对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影响,补充了住房政策对流动人口市民化决策中影响的讨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吴戈教授就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他强调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当下加强养老保障和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武汉大学赵青副教授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研究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参保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针对性政策建议。中山大学助理教授张虎平以地方政府社会支出为核心呈现了我国地方政府福利努力的变迁与差异,刻画了我国地方政府的福利行为特征,通过地方社会支出的结构变迁解释中国福利制度的扩张。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王嫣就“双碳”目标下绿色发展对就业规模的影响作了分享,基于2007-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绿色发展对就业规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发展对就业规模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武汉大学博士生黄蓉基于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就社会信任对企业社保缴费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社会信任有助于提高企业社保缴费水平。《湖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熊显长老师、《学习与实践》编辑部刘江涛老师对各位发言人的论文进行了点评。

3EBEC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社会保障理论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承接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国内外研究机构、组织等在内的大量研究课题,是中国社会保障研究的重镇。

(通讯员:周一帆、吴欣芸、吕莹颖、刘瀚文、程鹏、李杨)

微信公众号

  • 官方邮箱

  • 微信分享

  • 微博分享

  • QQ分享

  • 空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