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采访】从“有保障” 到“优保障"
作者: 上传时间:2025-04-27 浏览量: 返回上级
焦点访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作出新的部署,提出了 更高要求。人社部部长王晓萍提出,“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公平、 更有温度的保障”。如何完善重点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稳步提高待遇水平有何 积极意义?持续优化经办服务该如何继续发力?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从“有保障” 到“优保障"——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孟颖颖谈如何 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公平、更有温度的社会保障
本报记者:游翀
完善缴费弹性设计
让制度“更有温度”
记者:如何理解这3个“更”?
孟颖颖: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改革力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成效之显著,令世界瞩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复杂形势与严峻挑战。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不稳固,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民生领域仍存在短板,尤其在当前新业态、新形势下,面对新问题、新群体,为群众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公平、更有温度的保障,是着力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重要民生举措,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保障。
记者: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低,有何政策建议?
孟颖颖:要落实好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要求,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根据本人实际,在就业地或户籍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考虑到灵活就业群体收入结构特点,建议在坚持动态调整缴费基数与比例的基础上,允许延长缴费宽限期。对经济困难人员采取年度内分期付款的方式,使其参保压力更小、缴费方式更灵活,避免因短期资金压力断缴,让制度“更有温度”。此外,可在经办大厅设立灵活 就业人员办事专窗,助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更快捷,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贴心服务。
动态、差别化费率机制
提升制度公平性
记者:今年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从7省扩至17省。为推动试点稳妥有序扩大,有哪些针对性建议?
孟颖颖:为确保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可持续性和公平性,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费率政策科学设计与动态调整。其一,根据新就业形态下企业所属行业风险等级、职业伤害发生率等因素,建立差异化费率标准。通过大数据分析,制定合理费率梯度,避免“一刀切”导致低风险行业负担过重。其二,定期评估 费率合理性,结合近三年来试点积累的职业伤害赔付数据,动态优化费率结构。其三,为避免费率过高影响企业参保积极性,可探索财政补贴机制,对小微平台提供定向补贴。
第二,服务流程优化与数字化赋能。其一,简化参保与理赔流程。目前,一些地方在试点中暴露出“理赔流程较长”的问题,建议推广线上快速报案、智能审核系统,压缩平均理赔周期。可借鉴川渝工伤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模式,实现一地参保、全国通办。其二,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整合人社、税务、医疗等部门数据,建立并完善全国统一的职业伤害保障信息平台,实现参保登记、缴费核定、待遇发放全流程线上化,开发 “一键参保”功能,适配新业态从业者的流动性需求。
第三,监督机制与公平性保障。明确平台企业的强制参保义务,利用大数据监测企业用工情况,防止“隐形用工”逃避责任。建立并完善公开的费率调整公示机制,确保劳动者知情权。定期发布职业伤害赔付案例、费率执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总之,政策完善需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兼顾区域、行业和群体差异,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服务效率,强化监管,确保公平性。试点扩围 不仅是参保人数、参保企业数量增长,更需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从“保 基本”到“保质量”的升级。
缓解“未富先老”压力
破解跨省转移接续“堵点”
记者:人社部部长王晓萍表示,“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这对缩小收入差距、保障民生有何积极意义?
孟颖颖:在经济维度上,有助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其一,直接 缩小养老金替代率差距。当前城乡居民养老金替代率(约30%)远低于城镇职工(约60%),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有助于缓解农村老年贫困现象。其二,强化二次分配调节功能。通过“定额调整+挂钩调 整+倾斜调整”机制,对缴费年限长、收入低的企业退休人员多增3-5个百分点,直接缩小基尼系数。
在社会维度上,破解老龄化困局,缓解“未富先老”压力,抑制代际贫困传递。中西部农村地区养老金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超30%,提高养老金可减少子女赡养负担,释放家庭消费能力。
在制度维度上,弥补制度碎片化缺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一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缩小与城镇职工养老金差距。继续完善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将养老金调整与CPI、工资增长率挂钩,避免待遇水平因通胀缩水,增强制度可持续性。
记者:目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以及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还存在哪些难点?应如何持续优化?
孟颖颖:第一,跨区域转移接续还不够通畅。目前,各地社保系统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统一,参保信息实时互通有待进一步增强,个别地区还存在跨省转移需重复提交材料、材料审核周期长等问题。建议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社保信息平台 建设,强制推行标准化接口,实现参保记录、缴费数据实时共享。同时,推广“跨省通办”协作机制、 区域数据协同合作机制,共享务工人员参保信息。目前,不同地区社保缴费基数、待遇计算规则差异大,转移后待遇缩水问题突出。建议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转移接续细则,明确待遇计算规则和补差机制,减少区域差异影响。对转移接续导致的基金缺口,由中央调剂金动态补偿机制进行补贴。
第二,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推广应用有待加强。一是老年群体对电子社保卡使用不熟练,生物识别技术普及率低,数据泄露风险仍存。建议推广“适老化”改造,提供代办服务、线下网点辅助操作。强化区块链技术应用,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打击违规行为。二是将 “跨省通办”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强化执行力度。在社保关系转移接续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个别具有隐蔽性的骗保行为,应持续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动态监测基金流动,强化智能审核与信用监管,利用大数据筛查异常参保行为,通过政策协同、技术赋能与精细化管理,逐步破解现存堵点,最终实现“全国通办、一卡通行”的社保服务新格局
出处:《中国劳动保障报》2025年4月25日第3版。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媒体采访】经济观察报:百万骑手上社保 要做的不止多花钱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鄂ICP备05003330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2238/027-68755887 邮箱:css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