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官网!

CN EN

教学活动

当前位置: 人才培养 >  教学活动 >  正文

【教与学的革命】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题班会暨师生座谈会顺利召开

作者: 上传时间:2024-12-18 浏览量: 返回上级

2024年12月17日晚,2023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题班会暨师生座谈会在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会议室顺利召开。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系王增文、孟颖颖、刘伟兵、薛惠元、张平、黄汝婷六位教师,202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代表刘思源、邱廷钰以及2023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全体同学参加了本次会议。在本次主题班会暨师生座谈会上,六位老师倾囊相授、娓娓道来,具体而生动地解答了同学们心中关于经济学类、数学类专业课程的疑问,深度剖析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科地位、师资力量、研究方向与团队氛围,增强了同学们心中对于本专业的信心与热爱。

本次座谈会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教师解惑,由六位老师分别发言、解答同学们心中的疑惑;第二个环节,朋辈引领,由两位202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与感受;第三个环节,师生互动,同学们与老师们互相交流,同学们提出困惑与担忧,老师给予回答和指导;第四个环节,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增文教授作总结陈词。

教师解惑

座谈会的第一个环节为“教师解惑”,由王增文、孟颖颖、刘伟兵、薛惠元、张平、黄汝婷六位老师分别发言、解答同学们心中的疑惑。首先,张平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政治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黄汝婷老师介绍了“经济学原理”和“劳动经济学”两门课程,两位老师均表示:经济学类课程不会涉及高难度的数学知识、无需产生畏难情绪。接着,刘伟兵老师介绍了“保险精算”和“系统方法与应用”两门课程,他提出“社保专业的老师不仅负责,而且宽容,只要跟进老师的步伐就没有听不懂的课、过不了的考试”。孟颖颖老师则详细介绍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科地位、师资力量与团队氛围,让同学们对珞珈社保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国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学科地位和学术实力以及珞珈社保人的务实真诚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薛惠元老师则从自身经验出发,给予同学们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他提出“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是痛苦和漫长的,但却终身受用”,劝告同学们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将学习作为目前的首要任务。

朋辈引领

座谈会的第二个环节为“朋辈引领”,由202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代表刘思源、邱廷钰同学发言。刘思源同学指出“保险精算”等课程难度远低于“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只要认真听讲、多做题、多思考就能取得好成绩。邱廷钰同学则指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不仅有强大的学术资源,更有强大的网络资源,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平台。

师生互动

座谈会的第三个环节为“师生互动”,同学们提出困惑与担忧,老师给予回答和指导。2023级社保班高雨琼、卢明超、宋梓贞、次旦拉姆四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关于就业升学、科研实践、自我规划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六位老师从各自的视角提出建议。薛惠元老师提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术科研项目丰富,同学们可以通过参加学业导师课题或参加大创、青研中心、社保中心课题立项等途径参与到学术工作中。

总结

座谈会的最后一个环节由王增文副院长作总结陈词。王增文老师提出“新时代的政管学子要‘有积累、多思考、会输出’,在开拓思维的同时,也要学会利用工具塑造思维。要利用好社保99分的平台,走好自己的一步,实现100分的人生”。

(通讯员:丁玥辰)

微信公众号

  • 官方邮箱

  • 微信分享

  • 微博分享

  • QQ分享

  • 空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