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官网!

CN EN

政策解读

当前位置: 媒体聚焦 >  政策解读 >  正文

【媒体采访】完善社保制度促人口高质量发展——专访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薛惠元

作者: 上传时间:2023-09-01 浏览量: 返回上级

焦点对话: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和工作要求。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今,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十四亿人口提供优质的社保服务,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完善社保制度促人口高质量发展——专访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薛惠元

本报记者:王永

嘉宾: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惠元

正确理解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核心内涵

记者: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如何理解人口高质量发展?

薛惠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高质量发展,指人口的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实现长期的动态均衡。其中,人口整体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内容,包括科学文化素质、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等衡量指标,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人口高质量发展区别于人口数量的单一维度增长,有利于加速推动我国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记者:如何理解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论断?我们有哪些优势和有利条件?

薛惠元:现代化建设发展和人的全面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要素,高质量的人口可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有利于加速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因此,政府要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设计人口均衡和发展政策,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持续挖掘我国的人才红利。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在人口方面,我国目前存在以下优势:

在人口总量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尽管2022年末我国总人口首次出现下降,但人口总量规模依然巨大。据测算,到2050年我国仍有约13亿人,人力资源充沛、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将长期存在。

在人口质量上,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比起建国初期,我国的平均人口寿命已经翻了一倍,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未来可以充分挖掘“银发族”的人力资本潜力。此外,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正逐步向“人才红利”型社会转变。

在人口结构上,尽管2022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19.8%,老龄化程度严重,但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都超过1500万,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巨大,仍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从社保视角理解人口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社会保障的角度阐释人口高质量发展,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薛惠元: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物质丰裕和精神富足。因此,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看,要想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满足不同群体对于风险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需求。配套的社会保障政策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一方面,加强对各年龄段人口的统筹规划,切实解决“一老一小”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各从业主体的权益保障,尤其是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提高《社会保险法》在该群体中的适用性。

针对“少子化”现象,应不断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生育保障水平,落实育儿假和产假,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产业,完善公共幼儿托育服务,以此提高女性生育意愿、优化人口结构;针对“老龄化”现象,应充分发挥老年人群体的人力资本潜力,同时从养老金和养老服务两方面切实保障退休后老人的基本生活。对于处于年龄结构中间劳动者,要适当减轻社保缴费负担,完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全面提升人口健康素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目前针对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制度已相对完备,但适用于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政策尚未完善。例如,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已经超过90%,但仍有不少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其中主要是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如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网店店主等。灵活就业者的规模庞大,但该群体就业方式灵活、准入门槛低、收入不稳定、工作地点变动频繁,参保意愿不强。未来应强调平台的缴费责任;适当降低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和缴费基数,减轻该群体的缴费负担;简化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经办手续。

记者: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量多,未来如何从社会保障和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角度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薛惠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未来高龄老人数量将持续增加。解决养老问题对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需求。因此,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提供方面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倾斜。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广、参保率高。截至2023年5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5亿,切实保障了职工和居民的养老需求。但我国养老金水平较低,尤其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替代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一方面,要按照CPI等指数进行养老金的调整,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物质需要;另一方面,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努力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这不仅是保证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合理划分各方养老责任、增加养老待遇水平、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口的定义,“60岁以上的”即为老年人。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已经达到了退休年龄,退出劳动力市场,收入来源依赖于养老金、子女经济支持或个人资产。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老化、运动能力减弱、感知能力退化,往往患有老年慢性病、心理抑郁等症候,其服务需求呈现较高的复合性特征,需要急慢性医疗康复、日常照料、社会服务等不同服务体系的相互连接与协调。未来应该在努力实现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构建多元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互助养老和智能养老等新型模式,满足老年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加强顶层设计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

记者:面对人口新常态,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的少子化,从社会保障角度来说,应该进一步加强哪些方面的顶层设计,确保人口高质量发展顺利实现?

薛惠元:从2016年的“全面二孩”到2021年的“全面三孩”,再到2022年17部门联合发布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生育政策逐步放开,但我国生育水平却持续走低。截至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已下降至6.77‰。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继续走低,总和生育率降到1.3以下,低生育率成为影响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风险。针对近年来的少子化现象,要想提高女性生育率,就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在社会保险方面,应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生育保障水平,落实父母育儿假和男性陪产假。企业应该积极履行为育龄主体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社会责任,保障女职工的生育福利,同时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社会可以同企业共同分担女性职工的生育成本,如按照怀孕员工的数量来匹配企业相应的免税、退税政策,或直接对企业下发相应补贴。在劳动力市场上,加强对劳动者休息权和健康权的保护,敦促用人单位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工作时长要求,阻止“加班文化”的蔓延,让适龄青年有时间育儿。

在社会福利方面,建立家庭育儿津贴政策,提高妇女儿童的福利水平,分摊儿童生养的直接成本。为生育主体提供产检、孕检、产后护理等健康服务,减轻生育带来的后顾之忧;高效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有效整合医疗、教育、托幼服务、家政服务资源,提升育儿服务可及性;社区可以积极探索家政服务、儿童照料等基本服务的新模式,有效减轻生育负担。

在社会救助方面,切实落实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制度,提高基础公共服务水平,让低收入群体敢生孩子。例如,可直接补贴现金或发放婴幼儿相关产品福利券、设立福利托儿所,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育儿负担。

出处:《中国劳动保障报》2023年7月18日第3版。

微信公众号

  • 官方邮箱

  • 微信分享

  • 微博分享

  • QQ分享

  • 空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