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采访】养老金“18连涨” 撑起幸福晚年——访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惠元
作者:admin 上传时间:2022-10-10 浏览量: 返回上级
近日,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惠元副教授就养老金“18连涨”接受《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的专访,现予以转发。采访稿全文如下:
养老金“18连涨”撑起幸福晚年——访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惠元
中国劳动保障报,2022-08-30,第003版,记者:黄晓云
2022年5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要求各省以全国调整比例4%为高限,确定本省调整比例和水平,实现我国养老金自2005以来的“18连涨”。7月底,2022年的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已全部完成,增发的养老金目前已全部发放到位。养老金上调的成效如何?在经济下行的形势下,坚持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会不会对社保基金造成压力?如何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上调养老金满足期待、符合惯例
记者: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迎来“18连涨”,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薛惠元:基本养老金稳步增长,退休人员共享经济增长成果,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措施。自2005年开始,我国每年都会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物价的增长,对基本养老金进行调整。截至目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经连续18年上调,其中2005-2015年间,年均上调幅度为10%,2016年上调幅度为6.5%,2017年5.5%,2018-2020年5%,2021年4.5%,2022年4%。据统计,2021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已经达到2987元。2022年再增长4%,将达到3100多元。
养老金连年上涨,使得养老金上涨幅度高于物价上涨率,可以提升退休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今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4%,将惠及1.3亿名退休人员。在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实现了广大退休人员适当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能够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长远权益,使退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记者:在经济下行的形势下,仍然坚持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薛惠元:我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因此,每年国家都会根据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的情况,决定是否提高当年的基本养老金。
今年经济下行的形势下,仍然坚持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个人认为,主要是出于以下考量:
一是为了保证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2021年我国CPI增长率为0.9%,2022年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上涨1.7%,物价上涨,养老金也应随之上调。二是为了让老年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2021年,我国GDP增长率为8.1%,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率为9.7%,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率为8.9%。即经济在增长、在职职工的工资在增长,给退休人员适当上调养老金也符合共享发展的理念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三是可以拉动内需。给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可以促进老年人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四是符合养老金调整的惯性。基本养老金已经连续上涨了18年,已经形成了惯例,退休人员每年都充满了期待,突然急刹车停下来,退休的老年人可能一下接受不了,只能采取“点刹”的方式,逐渐慢下来。五是提升退休人员幸福感。虽然2021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了2987元,但仍有相当一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只有每月1000多元,他们原来是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
“18连涨”不会对基金造成压力
记者: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会不会对社保基金造成压力?
薛惠元:短期来看,此次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4%的上调对社保基金造成的压力是较小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当期基金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结余,同时累计仍有结余。《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上的数据显示,202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0万亿元,基金支出5.6万亿元,基金仍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3万亿元,有较强的保障能力。第二,统筹层次的提高使资金使用效率得以提高,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对基金困难省份的支持力度更大。全国统筹有利于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有效减轻当期支付压力,增强支撑能力。这就在制度上解决了基金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困难地区的养老金发放更有保障,推动养老金制度更可持续。第三,地方财政有补助。除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外,在全国统筹实施后,还建立了地方财政的投入机制。第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储备较为充足。目前有超过3万亿元的战略储备,同时,中央层面已划转国有资本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
但长期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领取养老金的人数越来越多,缴纳养老保险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人口抚养比上升,若政策长时间不改变,基本养老金未来自然会面临着巨大的支付压力,出现制度不可持续的情况。应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改革完善,通过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夯实缴费基数、加大征缴力度等措施,促进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养老金调整突出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
记者:本次调整总体增幅确定在4%左右,依据是什么?本次调整仍然主要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意义有哪些?
薛惠元: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基本养老金调整要突出保基本、兜底线的功能,确保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调整水平的确定,一是考虑经济增长对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影响,主要是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二是考虑养老保险基金可承受、制度可持续。同时也受到经济增长速度、财政能力、养老金收支状况等一些基本指标的影响。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近期为帮扶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各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减税降费等政策,客观上也会对财政收入带来一定影响,另外也包括缓缴社会保险费等,总体来看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今年养老金的涨幅为4%,比去年4.5%的涨幅略低。
本次养老金调整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既体现了社会公平,又激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定额调整体现了公平原则。因为无论缴费基数、缴费年限是多少,大家同时享受一样的待遇。比如,缴费30年和缴费15年的退休人员,在定额调整方面,根据某地政策,2022年上调50元,那么这50元是每一位退休人员都可以享受的,这点充分体现了公平。
挂钩调整体现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挂钩调整一般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即缴纳年限越长,上调的养老金就越多;基本养老金数额越高,上调的养老金就越高。前者体现了长缴多得,后者体现了多缴多得。长缴、多缴的这些人为我国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应该给予适当的激励。
最后,向高龄老人、艰苦边远地区的工作人员和军队转业干部倾斜,给这部分弱势群体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多涨养老金,既缩小了收入差距,又体现了国家的关怀照顾。
进一步完善养老金科学调整机制
记者:下一步,继续完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薛惠元:第一,要考虑基本养老金调整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可持续的影响。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下行、费率下调、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形势严峻,建议参考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调整机制,仅对基础养老金部分进行调整。从理论上来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属于个人产权,其权益应当取决于缴费和基金的收益率,在进行养老金上调时应该避开这一部分。集中资金上调基础养老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基金的支付压力。
第二,建立科学的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首先,要建立起科学的指标体系。为保证养老金既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又能使退休人员适当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建议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调整要综合考虑物价指数和实际工资增长率两个指标。其次,要建立合理的启动机制。当实际工资增长率或物价上涨率达到一定的临界条件时,自行启动养老金调整机制。再次,养老金调整的幅度应为:物价上涨率+实际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鄂ICP备05003330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2238/027-68755887 邮箱:css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