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保障报】多方发力开掘适老化就业岗位
作者: 上传时间:2024-10-23 浏览量: 返回上级
【中国劳动保障报】多方发力开掘适老化就业岗位
出处:《中国劳动保障报》2024年10月22日第3版
薛惠元 李安祺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应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潜能,鼓励富有余力的低龄老人再就业。老年人再就业不仅能缓解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压力,也能提高老年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推动银发经济的繁荣。未来,应从多个方面发力,开发适老化岗位并完善配套措施,以促进老年人口再就业。
深入挖掘老年人就业机会
各地应结合实际,挖掘对经验、技术、耐性要求高,对体能、敏捷度要求较低的岗位,吸纳留用大龄劳动者。
一是拓宽领域。老年人在新业态、教育辅导、家政服务、养老育儿、社区服务、社会活动、物业管理等领域大有可为,这些行业不仅符合老年群体的身体状况和时间安排,还能充分利用该群体的社会经验,提高自我效能感。例如,文化和技能水平较高的老人可以担任家庭教师、书法老师、绘画老师、茶艺师、园艺师、糕点师等,为有需要的人提供辅导;技能水平较低的老人,经过培训后可以提供专业的家政服务、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看护服务等;社交和表达能力较强的老人可以提供邻里纠纷调解、历史文化讲解、本地景区导览等服务。此外,老年人也可以以非全职形式参与新业态行业,例如快递分拣员、网约车司机,或是参与直播带货等。然而,只有降低部分行业的年龄门槛和限制条件,让胜任的老人能以兼职、小时工或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并给予一定的报酬,才能让老人有持续参与的意愿。
二是“以老养老”。老年人既是“银发经济”的消费者,更是生产者、创造者。养老服务、老年文旅、老年消费、老年健康、老年产品等银发市场应该率先吸纳更多大龄劳动者。尤其在养老服务方面,应当大力推动“以老养老”,鼓励低龄老人照料高龄老人,有助于填补当前我国护工缺口,也可以适当降低护理费用。一方面,大龄劳动者对老人的需求了解更为精细,可以助力企业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进一步推动银发消费;另一方面,大龄劳动者与目标顾客沟通交流成本更低,有利于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和迭代。
三是自主创业。支持老年人自主创业也是扩大适老化岗位的途径。政府可以设立老年创业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给予政策优惠、资助和奖励,帮助有意向的老年人经营自己的商铺,如社区咖啡馆、社区食堂、小卖部,推动社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更多老年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适老化岗位开发还需配套措施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和激励。多数情况下,大龄劳动者只能在民法框架下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务关系,缺乏劳动权益保障,尤其是在职业伤害保障方面,一旦遭遇工伤,只能选择“维权成本更高、赔付情况不确定、投入产出比差”的司法途径主张人身损害赔偿。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应当优先解决大龄劳动者的工伤保险问题,例如可探索让大龄劳动者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或是采用商业保险路径。同时,也要畅通大龄劳动者维权渠道,针对银发经济领域相关劳动纠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事项,可以提供法律援助,优先从快处理,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此外,参考国际经验,为了鼓励企业雇用老年员工,日本出台了《高龄者就业促进法》,比如,改善雇用高龄者环境,向将高龄定期契约劳工转为非固定期限雇用的企业主提供多种补助金、奖励金,开展“雇用老年人优秀企业”“开拓老年人职场模范事业”评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经营压力大,需要给出真金白银的经济补助,才能激励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大龄劳动者。在这方面,可以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的功能,通过保费返还等形式,降低企业雇用大龄劳动者的成本。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政府应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的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心理辅导,提升老年人的职业能力。例如,各地可以开展“银发技能提升计划”,提高老人的数字化水平、面试技巧、常见行业技能(如手工艺、园艺、烹饪等)。为鼓励更多人参加,可以提供经济激励,例如为参与的老人提供培训津贴和交通补助,为获得职业证书的老年群体提供技能提升补贴。此外,可以积极发展老年大学及社群活动,有效促进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将老年人的经验、人脉与年轻人的技术、知识相结合,促进双方的提升。
三是畅通就业渠道。首先,各地可以对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和需求状况进行调查,整理发布需求较大的适老化岗位,编辑和发行相关资讯刊物。其次,可以为老年人搭建专门的招聘交流平台,组织就业专场活动(例如“银发招聘会”),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供需匹配。此外,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建议以社区为中心大力发展老年人才服务中心,探索建立银发人力资源登记服务制度。将有能力、有意愿的50周岁以上劳动者作为银发人力资源,全面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免费享受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从而更好释放老年群体的余热红利。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中国劳动保障报】完善税优政策 丰富产品供给——个人养老金现状分析与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鄂ICP备05003330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2238/027-68755887 邮箱:csss@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