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social security research center of wuhan university!

CN EN

CONFERENCES

Position: COOPERATION >  CONFERENCES >  Content

The Center successfully held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in Social Security in 2019.

Author:admin Upload Time:2019-06-10 Views: Go Back

2019年6月1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年大数据在社会保障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都市老年学研究所、荷兰蒂尔堡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6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改革办、湖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实务部门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国际论坛开幕式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邓大松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谈广鸣教授首先致辞,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学与出版处田敬诚处长、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董长麒副厅长、湖北省改革办督办处邓家喜处长先后发言,期待本次国际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国际论坛旨在助力大数据在中国社会保障领域的应用,促进社会保障研究方法的转型升级,推进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保障研究,构建国内外社会保障领域专家学者对话平台。上午的大会主题报告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向运华教授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赵曼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范如国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ulian Chun-Chung Chow教授、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教授、牛津大学人口老龄化研究所Hafiz T.A. Khan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赵建国教授、东京都市老年学研究所Masataka Kuraoka研究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林闽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钟仁耀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林义教授共计10位学者先后进行主题发言。

赵曼教授在发言

赵曼教授阐释了新社会空间与新社会人群背景下日益错综复杂城市社会治理的诸多表现与成因,认为新形势下大数据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势在必行,应实现由城市管理者主导“社会技术城市”顶层设计,着力打破“信息孤岛”。

范如国教授在发言

范如国教授以公共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和公共管理进入“数据事实”时代为前提,探讨公共管理的复杂性与方法论选择,强调公共管理研究的大数据转向和社会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Julian Chun-Chung Chow教授在发言

Julian Chun-Chung Chow教授论述了大数据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福利政策精准性的应用,认为大数据技术有助于使资源配置由主观经验走向客观数据分析,从而能更准确地把握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实现将社会数据转化为社会福利。

程虹教授在发言

程虹教授以“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为基础介绍了该调查与中国企业社保相关的问卷设计与分析指标,着重强调了微观调查数据对社会保障研究的重要意义。

Hafiz T.A. Khan教授在发言

Hafiz T.A. Khan教授以英国和香港雇员调查为基础,分析了老年财务准备问题,梳理并检验了与退休储蓄以及储蓄产品相关的关键决定因素。

赵建国教授在发言

赵建国教授以人口老龄化、延长退休年龄、医保基金支出不断攀升为背景,探究不同延迟退休以及医保个人账户调整方案下的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可持续性问题,综合比较了不同方案选择的组合优势。

Masataka Kuraoka研究员在发言

Masataka Kuraoka研究员介绍了日本人口中长期变化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福利支出激增、护理人员短缺等严峻问题,并在上述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所采取的综合护理社区建设计划的方案理念、体系构建和目标方向。

林闽钢教授在发言

林闽钢教授归纳列举了当前社会救助领域的公开和非公开数据库的具体内容和建设情况,进而以江苏省为例介绍了目前大数据在社会救助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前瞻式探讨了未来利用大数据开展救助瞄准的方案和可能性。

钟仁耀教授在发言

钟仁耀教授以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为分析对象,基于详实的运行数据细致介绍了政策的实施背景、特征以及局限性,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林义教授在发言

林义教授从养老保险管理及服务、医疗保险与健康管理、社会救助三方面分析大数据拓展服务空间和服务绩效的可能性,并探讨了大数据推动社会保障精准决策和决策优化的可能途径。

本次论坛下午设立“大数据在养老保障中的应用”“大数据在医疗保障中的应用”“大数据在扶贫、救助与福利中的应用”“伯克利论坛”四个平行论坛进行研讨。

在大数据在养老保障中的应用分论坛,暨南大学林毓铭教授主要从国企利润划转的基本目标、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国有企业造成的影响和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等四个方面对国企利润划转社保基金问题进行阐述。北京化工大学刘昌平教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的缘起背景做了全面介绍,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估。辽宁大学边恕教授对精准扶贫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实证检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能否起到“兜底线”的作用。华中农业大学田北海教授探究了不同子女流动模式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不同子系统(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支持获得的影响差异以及内含的孝道转变、责任承担者、医疗服务体系等问题,并据此提出针对建议。华中师范大学代先华教授从神经网络技术、遗传算法和决策树技术方面进行技术比较,介绍了目标日期基金的投资组合评估方法。湘潭大学何晖副教授基于自评健康的中介作用和生活水平感知的调节效应研究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厦门大学聂爱霞副教授对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的现实困境做了分析,并结合非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发展经验,认为中国应建立非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殷宝明探讨了养老金管理在数字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认为数字技术可以增强养老金产品的推广效用,提高养老金的管理效率,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系统风险增加以及监管压力上升等挑战。武汉工程大学蒋军成博士从动态收支的可持续性、动态收支平衡的视角分析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力可行性。

在大数据在医疗保障中的应用分论坛,中央财经大学褚福灵教授指出,目前医保费用总额控制存在医疗资源过度使用、管理粗放等问题,呼唤新技术新方法——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助力医保支付与监控改革,形成医保费用科学分配与有效监控的运行机制。武汉纺织大学段丁强教授借助DEA、Malmquist指数,对江西、湖北、湖南三省2011年被纳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65家医院的公益性效率进行了评价。武汉大学王增文教授认为社会保障研究中,要重视数据驱动与建模驱动相结合的研究范式,重视空间研究与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重视整体探索与部分研究相结合。华东师范大学曹艳春副教授提出,老年长期照护事业需要运用大数据进行照护服务分级、服务提供、网络化递送、分层次筛选逐级流动、分级梯度式支付等诸多机制建设。武汉大学傅征副教授阐述了大数据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运用大数据技术重构现行医疗服务模式面临的问题。深圳大学王小峰副研究员以“内容篡改、身份伪装、中间人攻击、去中心化治理”为迭代主线,总结出基于“联盟区块链+电子病历”的医疗纠纷治理策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振宇博士后从传统阶段范式理论下数据分析模式的演变中分析了4NF理论的发展,指出4NF决策模式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科学研究新范式。厦门大学博士生黄妮介绍了分级诊疗与大数据技术的互动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分级诊疗的路径。

在大数据在扶贫、救助与福利中的应用分论坛,中国农业大学左停教授基于FGT指数展现了县级层面贫困距和贫困面的贫困二维图,据此提出了应对不同贫困层度类型的策略以及减贫路径。中国人民大学郭瑜副教授对中国城市低保线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前一时期的决定因素会影响当前时期的低保线,财政收入对低保的影响很小,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极大地影响了低保标准的变化。武汉大学杨红燕教授以地方政府“标尺竞争”和“参照学习”为解释框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机构养老床位供给的空间分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于长永副教授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代际关系质量的总体水平以及代际关系对农村老年收入贫困、经济贫困的影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邓沛琦就中国养老服务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养老差异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养老服务正从供给侧到需求侧发生转变。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张庆熠博士系统回顾了美国《社会保障法》的立法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的经验和启示。内蒙古大学博士生李政蓉从时代背景、内在特征、实际应用入手,分析了大数据驱动精准扶贫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冉东凡探究了社会保障部门对经济的影响效应,以及社会保障部门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传递和互动机制。

在伯克利论坛,南开大学吴帆教授以儿童照料为例,通过多源数据勾勒出儿童照料安排的整体图画,阐释了多源数据对于托育服务研究的明显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刘凯副教授认为计算社会科学将成为新的潮流,新技术的应用将日趋广泛,未来政策内容采集与编码将不断丰富。浙江大学刘晓婷副教授基于实证结果分析了死亡规律、认知衰退规律、认知恢复规律等老年人认知状态转移规律,据此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荷兰蒂尔堡大学Shuai Chen博士利用荷兰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了婚姻的象征性意义对伴侣关系稳定性的影响。暨南大学吴伟东副教授将大数据应用于区域合作系统,认为社会保障区域合作对合作区域的社会保障财务平衡有重要的影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赵莉副教授研究了失独家庭面临生活困境的主要体现以及小组介入对改善失独家庭生活困境的积极作用。安徽大学杜培培博士围绕乡镇基层公共服务改革实践,对15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认为乡镇基层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背后仍是“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体系占主导。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张笑丽认为,我国新政策是以去家庭化政策为主,较少涉及产假、育儿假等家庭主义政策,亟需多元化的混合政策工具、多样化服务类型,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偏好。

国际论坛闭幕式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奇林教授主持,各分论坛代表做了总结汇报。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邓大松教授做总结发言,对与会代表表示感谢,并充分肯定了此次论坛取得的成果。邓大松教授认为,大数据是推动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将带来社会保障研究方法与范式转变。未来亟待推动数据整合、开发与开放共享,推动大数据在社会保障领域政策制定、评估、改进方面的科学应用,注重大数据应用下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社会保障理论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承接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国内外研究机构、组织等在内的大量研究课题,成为中国社会保障研究的重镇。

(通讯员:陈浩、范秋砚)

WeChat public account

  • Email

  • Wechat

  • Weibo

  • QQ

  • QZone